疎广。从《晋书·束皙传》记载考证,战国时代,齐国有疎氏,西汉太傅疎广即为其后裔。王莽末年,疎广的曾孙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自东海避难,迁居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的沙鹿山,遂将“疎(古“疏”字的异体字)”去左偏旁改为“束”,自此出现了束姓。望族居南阳郡(南阳郡为战国时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地区。治所在宛县,即今河南省南阳市),故束氏后人奉疎广为束姓的得姓始祖。...
源流纯正,源出唯一,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据《晋书·束皙传》载,古代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古“疏”字的异体字)。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东南)人。到了疎广曾孙孟达时,自东海为了避王莽之难,迁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遂去疋改为束氏,称束姓,世代相传。从《晋书·束皙传》记载考证,束姓是西汉高士汉疎广士后裔。王莽末年,疎广的曾孙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避难逃至东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现了束姓。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束氏后人奉疎广为束姓的得姓始祖。...
束氏迁徙分布,束氏迁徙分布束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载于《百家姓》第255位。...
...
...
...
2022-05-30
和忙姓、可姓等有着显赫传说的稀缺姓氏一样,传说中源自江苏的束姓人氏也是古时显贵一族。目前宁波市的束姓人有150余位,他们的祖籍多为江苏镇江、丹阳和射阳等地。束建青(应当事人之请,此名为化名)是江苏丹阳人,他告诉记者,他从祖辈处得知的传闻和相关的资料的记载,都显示束姓在丹阳本地是个“大族”,姓束的不仅人多,更是有着“富贵三城束,人丁麦溪张”的传说。束建青说,族谱记载祖上的一支汉时定居在丹阳三城巷,束家十分富有。传说有一年,束家和丹阳麦溪村的张家同到茅山烧香。茅山道士正为修建茅山宫在筹募经费,束家答应出钱购买木料和砖瓦,张家出不起钱,但人丁兴旺,有800户人家,答应把全部木料和砖瓦运到山顶去。三茅宫建好后,大殿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富贵三城束”,下联是“人丁麦溪张”。束建青颇为自豪地说,丹阳束家原来很富有啊。此外记者还从相关资料上查证得知,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束氏宗祠,规模之大在丹阳少有。宗祠有......
据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舒城县现有束姓户籍人口约六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十二分之一。安徽束姓最集中的地方在舒庐交界地区,又以杭埠河两岸分布最广,尤以杭埠河湾南岸为众。因此,人们不由地,对位于该地较高处的古楼冈束氏祠堂产生联想。鸟瞰杭埠河舒城束姓始迁祖均甫公,六百年前迁来杭埠河湾南岸韩渚,爱此地土肥水沃,遂卜居焉。始立祠堂在老鸭湖,子孙虽众,然常遇水患。后族人商议,于二百多年前在古楼冈(岗)又立祠堂,曰“新祠”,尔后香火日盛,子孙繁多。舒城束氏二祠位置示意图今如考虑外迁子孙,则逾十万之众矣。如再加上数十里之远的均甫兄均禄,以及百多公里远的长兄均寿公后人,则总数又增数万矣。数支已于2008年合谱,其中均禄、均甫公两支后人,并商共建复兴古楼冈旧址为双方祖祠。古楼冈祠图天下束姓子孙,同为一个祖先。后世无论遇人间变迁,族人始终以忠厚、仁义、知足、诚信为处世原则。宗姓源流纯正,虽繁不紊。吾辈子孙每念及......
大名城东南27公里处,冀鲁豫三省临界区,有一个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古镇,它就是束馆镇,是束馆镇党委、政府驻地。追本溯源,束馆镇在春秋为安乐镇,后更名安贤镇,清前期又更名束馆镇。束馆镇是大名县境内存世最久远的古镇,距今已经2500多年了;是大名县,也是河北省第一个用学校机构命名的古镇。一束馆镇,原名安贤镇。因西晋文学家、史学家束皙辞官归里后,在安贤镇设学馆教书,后人尊崇,俗称安贤镇为束馆镇,“束馆”即束皙学馆之意。束馆镇与本名安贤镇并称于世,清朝初期,废安贤镇称谓,束馆镇成为官方称谓,也称束馆集。安贤镇之前,春秋时期,这里是齐国乐安,何时命名,不得其详。秦汉郡县制以来,束馆镇始终是元城县下辖的大镇,《宋史》《金史》等正史有明确记载。明清时期为元城县束馆里,1914年元城县废,始改属大名县,为大名县东区管辖。1928年至1940年,束馆镇为大名县第十区区公所。1958年8月,为束馆人民公社驻地......
束氏家族源远流长,束姓在百家姓中排名245位。据《束氏宗谱》记载:束氏渊出于疏(疎)姓,世居东海兰陵,即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县。束氏尊始祖为太傅公疏(疎)广、少傅公疏(疎)受。汉宣帝时(公元前73—65年),他们叔侄俩人同时担任太子的太傅少傅。新室末(公元9—10年),疏广曾孙孟达公避难居沙鹿山南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束馆镇),改疏(疎)为束,成为束姓造姓之祖。晋之后,有后裔从元城迁徙到南阳,再迁徙到合肥,后由合肥到丹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疎广疎受二疎像三城束氏第一世祖统领公,讳振祖,祖籍安徽省庐州合肥县,排行十六,伟貌修躯、慷慨端毅、有国士风,喜读国策孙吴诸书,研心韬略,宋大观戊子(1108年)以右职务补统领,为宋五品官,驻守在庐州合肥一带。1127年左右,宋室南渡,他与邻郡邢竹野侍郎一道,保驾护航,跟随宋高宗皇帝南渡,到达南徐,就是现在的镇江市。他曾多次到临安向朝廷上疏,要求打回老家去,......
...
...
...
...
...
...
...
...
束姓历代的支系“疏”的异体字是“踈”,疏广后人疏孟达对王莽的人品和政治前途是有清醒的估计的,面对王莽乱政和其竭力邀请他辅佐建立王氏天下而许诺的高官厚禄,疏孟达不为所动,带领族人隐居,去“踈”左边,而有“束”姓,留右边的“束”而不忘祖宗。疏孟达为天下苍生和族人安全计,不助纣为虐,这是大智慧,是正确的政治观。...
秦将白起攻楚占宛,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汉江以北)。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仍为南阳郡。当时的面积,除现今南阳市域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舞钢、嵩县、卢氏、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枣阳市,襄州区,樊城区,老河口市以及随州一带。...
走进这里,犹如走进一座古色古香的乡村公园。木制的门楼上,三个秀气的金色大字透着一份江南古韵。沿着脚下的小道往村里走,小桥流水映入眼帘,两边则是草坪花圃、绿树成荫,小道尽头,几间青砖黑瓦的老宅让人恍惚间以为踏入了世外桃源,这就是“三城巷”。已有900余年历史三城巷位于开发区荆林村东部,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这座村庄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因村内原有三纵三横的巷道,三城巷由此得名。据传,这6条由花岗岩铺就的巷道是清朝道光年间该村束姓举人出资建造,现存古巷道1条。同时,村内还有束氏宗祠、楠木厅、古井等遗迹,其中束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我市的文保单位,而三城巷如今已是省级传统村落。村内的一口明代古井“继续推进传统村落修复保护工作是我村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束氏宗祠里,荆林村村委会副主任束玉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宗祠修复保护工作的进度。三城巷人的“寻根”之路应该从“修谱”算起。在我市束氏后人的努力下,《......
束锡琦,胡桥行政村门楼村人,清光绪丙子(1876)年举人。其故居坐北朝南,4进18间。第一进外墙中央为磨砖门墙,黑漆实拼大门。后墙中央设有二门通向第二进,二门内过道东西各有厨房1间。第二进为四擎柱敞厅,罗砖铺地,前有18扇落地格扇门。大厅中央设有屏风、香几、八仙桌、太师椅等,屏风上方悬有“崇德堂”堂匾。屏门上挂“扬州八怪”黄慎所作“刘海戏金钱”中堂画1幅,两侧为丹阳著名书法家束允泰撰写的“蓄素守中,所思不远;返虚入浑,其声愈稀”的楹联,房梁上悬挂着“忠厚绵远”、“鸿案眉犁”、“贡元匾”、“望重耆英”、“功宏继述”、“孝友性成”等匾额。第三、四两进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为束锡琦4个子媳的卧室,另有柴房、杂房、贮藏室和猪牛舍等附房。每进之间各有天井1个,第一、二进之间的天井以铜板石铺地,第二、三进之间的天井内东植月季,西植栀子。第三、四进之间的天井东植牡丹、芍药、玉簪,西植南天竺。2007年,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