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打捞出水的部分文物。
“南澳号”第三轮大规模考古工作进入尾声
今年度考古工作拟于下月结束,明年计划暂时未定,本报记者近日探访考古作业平台
明代古沉船“南澳号”自2010年以来的第三轮大规模考古眼下已经进入尾声。“南澳号”水下考古队长崔勇[注: 姓名:崔勇 英文名:Cui Yong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城市: 出生日期:1978年2月1日 身高:178cm 体重:68kg 场上位置:后卫 场上编号:16 所属团队: 曾效力团队:-cui]对登上海洋考古作业平台的本报记者说,对船载文物的发掘清理工作已经深入到这艘海底古沉船的船舱最底层,陆续开始对部分船舱进行回填并增加支撑架来保证船体安全。在今年的考古作业中,考古人员用一个钢制框架探方将古沉船遗址“罩”住,极大地提高了水下工作效率。
今年频繁袭扰南海[注: 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的台风使得考古工作多次停顿。但崔勇表示,由于工作效率提高,今年度考古工作应该可以在9月按时完成。至于明年是否有新的打捞计划,崔勇表示暂时还不能确定。
8月15日,今年第13号台风“启德”进入南海,正在汕头市南澳岛“三点金”海域执行水下考古任务的“南澳号”考古作业平台按照要求,要在第二天中午停止考古作业到汕头内港避风。
而在台风临近前的一天,对于“南澳号”考古队员们来说是格外珍贵的一天。记者在这一天乘坐快艇,中午时分抵达在这里工作的“南天顺”号打捞船。
“对我们来说,这算是最好的天气了。”在庞大的考古作业平台上,仍然可以感觉到船体的明显晃动,但考古队长崔勇说最近2个多月这样的天气并不常见。当天上午,队员们已分批下海进行了约3个小时的水下工作。而从14时30分开始,将继续进行考古工作。记者抵达时,多数考古队员正在休息。
崔勇介绍说,从发现这艘古沉船至今已过去5年多,多次的水下考古工作让队员们的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越来越熟练。今年的打捞工作已经进入到探明全部25个船舱的最底层,考古队员对底层文物进行发掘清理后,也开始陆续回填。“这样是为了保证船舱的绝对安全,防止发生坍塌。”
相比前两年连续的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今年出水文物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崔勇说,明代沉船,类似“南澳号”这样保存完好的水下遗址在全国范围内都十分罕见,“在考古工作者看来,船载文物并不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工作亮点,是为水下古沉船遗址增加了一个钢性框架探方。崔勇说,它类似陆地考古的探方概念,但是应用在海下考古工作中,在探方框架内工作的考古队员再也不会因为在海下深处辨识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